項目建設中時間與投資的關系一般是時間越短投資越低,但短到一定程度后再壓縮工期會使投資大幅度增加,這就是說有一個最短工期的限制,無限壓縮工期不能達到降低投資的目標。時間和質量的關系一般是時間越長質量越好,但長到一定程度后再延長工期會使項目質量大幅度下降,這就是說有一個最長工期的限制,無限延長工期同樣是不能夠達到提高質量目標的。目前國內水泥廠建設的工期相差很大,長的需要2~3年,短的號稱4個月,本文擬探討科學合理的水泥廠建設工期范圍。
首先要確定工期計算的標準,各公司對外宣傳的工期的內涵是有差異的,行業(yè)也沒有統(tǒng)一的標準,但就國內外大水泥公司的習慣作法和項目的可比性來講,筆者認為從生產車間打第一根樁或首個基礎澆灌(不需樁基的設計)開始,到生產出熟料為止是比較科學的,因為在基礎之前的“三通一平”等場地準備工作是很難控制的,不同地區(qū)不同項目差別很大,沒有可比性,因此應從具有實質性工作的打樁或基礎澆灌開始;出熟料意味著項目開始產生效益,是轉入試生產的標志,應該算是項目建設的結束時間,這比“點火”、“試車”、“調試”等具有可控制性,也更具有實際意義。這樣統(tǒng)一工期計算的標準,對絕大部分項目來講就可以做橫向的對比參考了,下面據(jù)此標準來論述水泥廠的合理工期范圍。
以5000t/d熟料生產線為例,依據(jù)CPM(關鍵線路法)來確定最短工期,水泥廠建設的關鍵線路是窯尾、窯頭、熟料庫、生料庫、生料磨這5個子項,其中窯尾的建設時間最長,表1為窯尾各項工作分解結構(WBS)在正常情況下需要的時間估計。
考慮到有些工作可以提前安排,比如采購、設計;有些工作可以并行安排,比如鋼塔架制作和安裝、預熱器制作與安裝、耐火材料施工與塔架安裝及電氣安裝,因此窯尾總工期并不是以上工作的簡單累加,而是去除并行時間后各項工作所占關鍵線路的有效時間累加,如:耐火材料施工可以考慮在塔架安裝后60d開始,在塔架安裝完成后20d完成,則耐火材料施工工期占關鍵線路上的時間為20d,在這20d內塔架上部的設備同時安裝完成,則W9占關鍵線路上的時間為0d,這樣窯尾總工期為:W3(30d)+W4(30)+W7(180)+W8(20)+W10(10)+W11(12)=282d。因為各項工作不可能是無縫連接,總是有一定的時間間隔,比如等圖、待料、人員機具調配、不可預見情況等,假設總時間間隔為18d,則窯尾最短工期為300d,也就是10個月。對于窯頭、熟料庫、生料庫、生料磨這些相對的關鍵線路,雖然總工期比窯尾稍短,但如果不合理安排,同樣會變成絕對的關鍵線路,這些子項的設計、施工、安裝等總工期都比較長,由于施工、安裝不可能無限制的增加人員,所有的施工單位都會“消峰填谷”的,如果幾個大的子項不能錯開高峰期,那么總工期是一定會延長的,這樣關鍵線路就必然延長,因此建設單位必須平衡主要子項的工作量,否則很難在10個月內完成。表2最重要子項的各項工作工期估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