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水泥產能嚴重過剩的黑龍江省,一條開工前未經環(huán)評、采礦權、安評批復、違規(guī)批建的新增水泥生產線,在今年全國兩會強調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(yè)“嚴控新上增量”話音剛落的時候,于3月16日開工,目前正在距離居民區(qū)不足300米的地方,日夜趕班興建。這樣一條頂風興建的違規(guī)新增水泥生產線,居然還是當地一項“市重點招商引資項目”。違規(guī)新增水泥產能,為何竟成地方“重點項目”?
日前,黑龍江省雞西市多位知情人向報社反映,雞西市城子河區(qū)白石道班西側,一條日產2500噸水泥生產線正在“未批先建、邊批邊建”。據調查,這條屬于雞西賽龍水泥制造有限公司的水泥生產線項目,由賽龍水泥制造有限公司、江蘇蘇中建筑集團和浙江恒昌集團共同開發(fā)建設,預計今年10月末點火。
“年產30萬噸”置換為“年產75萬噸”,何來“等量置換”
據調查,該項目是黑龍江省工信委2012年12月6日以“等量置換”的名義核準批復的。按《關于雞西賽龍水泥制造有限公司等量置換建設2500t/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項目(帶純低溫余熱發(fā)電)核準的批復》(黑工信原發(fā)[2012]592號文),同意雞西賽龍水泥公司現有的兩條直徑2.8×40米預分解窯生產線(總計年產30萬噸),等量置換建設一條日產2500噸新型干法生產線(年產75萬噸)。
工信部有關負責人明確指出:用年產30萬噸的落后生產線,置換年產75萬噸的新型干法線,新增產量超出了一倍還多,怎么可能是“等量置換”?這是一種非常明顯的“假置換”行為。
按照這位負責人的說法,雞西賽龍正在新建的這條水泥生產線,不應屬于“等量置換”項目,應屬新建水泥生產線項目。據查,無論是依據國發(fā)[2009]38號文,抑或國發(fā)[2013]47號文,對這一實質為新建的水泥生產線項目,省級工信委都沒有核準審批的權限。
2009年《國務院批轉發(fā)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抑制部分行業(yè)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(yè)健康發(fā)展若干意見的通知》(國發(fā)[2009]38號文)規(guī)定:對于新建水泥生產線項目審批權限一律上收到了國家有關部門批準。
2013年《國務院關于發(fā)布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(2013年本)的通知》(國發(fā)[2013]47號文)規(guī)定:在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中,水泥行業(yè)由省級政府核準。
正因為政府部門涉嫌審批錯誤,6月12日,自稱是雞西賽龍公司代表的黃先生提供的書面材料顯示:在施工過程中,收到省發(fā)改委《關于雞西賽龍水泥制造有限公司違規(guī)建設項目處理意見的函》(黑發(fā)改產業(yè)函[2014]361號)。黑龍江省發(fā)改委361號函認為該項目“違規(guī)”,撤銷省工信委[2012]592號的核準文件,并通知嚴禁開工建設。
實際情況是,項目并沒有停工,相反,據知情人透露,截至本文刊登時,該項目廠區(qū)駐扎的工人仍在趕工。在廠區(qū)周邊,還增設了配備望遠鏡的保安日夜巡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