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節(jié)電?一是對工藝和設備的節(jié)電優(yōu)化,但這達到一定高度以后,進一步優(yōu)化是有一定難度的;二是加強系統(tǒng)的密閉堵漏,水泥生產的各個工序都要在負壓狀態(tài)下完成,維持負壓狀態(tài)就需要大量的風機耗電,漏風就要增加風機負荷,而這部分漏進去的風對生產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。
一,生產系統(tǒng)的密閉堵漏
漏風導致的弊端主要有四個方面:直接的增大風機負荷增加電耗、降低系統(tǒng)溫度增加煤耗;間接的影響了系統(tǒng)的有效風量,進而影響到系統(tǒng)的產量和質量;促進系統(tǒng)結皮、增大系統(tǒng)阻力、增加電耗、降低系統(tǒng)風量,進而降低產量、結皮的脫落還可能導致工藝事故,這個影響可就大了;容易導致袋除塵器結露、糊濾袋,或電除塵爬電、加大腐蝕。
我們的堵漏節(jié)電是否還有潛力可挖呢?
以燒成系統(tǒng)為例,有一個簡單的判定指標,看看你系統(tǒng)廢氣的含氧量就知道了。就目前國內的生產線而言,管理好的能達到7~8%就是高水平了,多數(shù)在8~9%,個別管理差的能達到10~12%。
你的系統(tǒng)在什么水平上呢?
系統(tǒng)廢氣的含氧量已經(jīng)達到7~8%,是不是就沒有潛力了呢?先不要自我滿足。福建某生產線就已經(jīng)達到了4.5%,我們開始也不大相信,為此,西南科技大學專門去做了檢測,確實達到了4.5%;還有山東的某企業(yè),管理水平也算不錯了,他們的氧含量正常一般在7.2%左右,今年5月份改完立磨鎖風以后,進一步下降到了5.4%。你可能會說,不就是百分之幾嗎!
有那么嚴重嗎?
根據(jù)國內多條生產線的標定數(shù)據(jù)和理論推算,僅考慮系統(tǒng)正常運行,一般系統(tǒng)廢氣的含氧量每降低1%,系統(tǒng)生產就可節(jié)電約0.7kwh/t熟料,若按日產熟料5800噸、月運轉率90%、每度電0.6元計算,一個月就可節(jié)約電費6.5萬元。對于生產系統(tǒng)來講,由于工藝調整、運行震動、溫差變化、設備及系統(tǒng)開停、風料磨損、各種腐蝕,搞好的密閉堵漏還會重新開裂。所以,密閉堵漏必須常抓不懈,不可能一勞永逸,所以講屢敗屢戰(zhàn)!僅管我們在密閉堵漏上下了很大的功夫,但由于一些漏風點在高空不好檢查、在隱蔽處不易發(fā)現(xiàn),特別在保溫材料的遮掩下更難發(fā)現(xiàn)。所以,最終還是要看系統(tǒng)廢氣的含氧量,降不下來就要繼續(xù)查找,直到降下來為止。
二,生料立磨喂料鎖風的改進調研
以上主要是泛泛地講了些理念,希望引起大家重視。下面具體講一個屢敗屢戰(zhàn)的技術問題:
就我們現(xiàn)有的技術裝備來講,還有一個努力了多年而沒有很好解決的漏風點,就是生料立磨喂料鎖風閥。僅管國內外的有關設備廠家、以及國內的四大設計院,都下了很大功夫、作了不懈努力,但由于入磨物料的粒度、水分、粘性、溫差不同,一是鎖風不好、二是頻繁卡堵,依然沒有得到很好解決。下面,我們就來談談這個問題。
南方某公司生料立磨的喂料皮帶,由于原有分格輪卡堵頻繁,導致生料供不上燒成系統(tǒng),只好將分格輪拆除。其漏風之大,可以將入料口皮帶飄得很高。據(jù)廠方介紹,分格輪拆除前后,其循環(huán)風機的電流相差200A(6000V電機)。
目前,立磨喂料鎖風閥,基本上全部采用分格輪鎖風,而且絕大部分效果不好。為了應對粘濕物料的卡堵,有的廠加了旁路、而有的廠干脆拆掉不用了。生料立磨的喂料鎖風、特別對于物料粘濕的生產線、特別是北方的冬季,一直是大家頭疼的問題。
為了解決生料立磨的喂料鎖風問題,國內外的設計單位、設備廠家應該說是下了不少功夫,但主要是集中在分格輪鎖風喂料器的結構改進上,效果十分有限。因此,“受苦受難”的用戶不得不自己動手,結合自己的現(xiàn)場實際進行著各種方式的探索改造。
下面就介紹幾種改進措施、以及取得的效果。
1,B廠5000t/d線的技術改造
B廠5000t/d熟料生產線,生料制備采用德國非凡公司的MPS5000B立式輥磨,其鎖風喂料機為分格輪形式。生產期間,分格輪的每個格子里都堆積粘掛有大量土質原料,特別是格子兩側的底部,其堆積的物料非常堅硬,不但嚴重影響了喂料能力,而且卡跳停車頻繁。分格輪格子中的粘掛物料,需要停磨后人工用風鎬一點點清除,一般每班需要清理一次,嚴重時每班需要清理三至四次,不但費時費力,而且嚴重影響了生料磨的正常運行,繼而影響到水泥窯的正常生產。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,該公司對鎖風喂料分格輪進行了懸掛鏈條改造。
該分格輪直徑為Ø2000mm,中心軸直徑為Ø100mm,寬B2000mm,徑向分割為8個格子。改造在分格輪軸向上并排均布了10根貫通(打孔)8個格子的鏈條,徑向布置于直徑Ø1000mm的圓周上,鏈條采用Ø10mm圓鋼制作。周向貫通8個格子的鏈條,在每個格子中的長度調勻后,其自由下垂時的最低點略小于分格輪的外圓,確保其在不撞擊分格輪外殼的同時能撞擊到格子的底部。在每個格子中的鏈條長度調好后,將鏈條于隔板的貫通處焊接固定起來。
改造完成后,從幾年的實際運行來看,基本解決了分格輪內的物料粘掛現(xiàn)象,即使在雨季料濕的情況下也很少因為分格輪粘掛物料而停磨,應該說改造的原理是成功的。但是,也存在以下幾個問題,在使用中不得不給予高度重視。
(1)在使用一段時間后,鏈條會發(fā)生磨損,可能導致從焊接處斷開。由于轉子與殼體的間隙比較小,斷開的鏈條一般不會卡進分格輪的縫隙中,但實踐證明,會導致運行阻力加大、分格輪跳停。當遇到斷鏈卡停的情況時,只需反轉分格輪將卡住的鏈條退出,然后停機把斷開點焊好。
(2)也有發(fā)生鏈條兩端焊接點同時斷開的情況,極有可能導致鏈條脫落進入生料磨內,對磨盤、磨輥構成直接威脅,這是最不愿意看到的結果。
但鏈條一旦脫落是沒有什么好辦法的,只能以預防為主。一是要有計劃的檢修,二是每有停磨機會都要認真檢查,發(fā)現(xiàn)鏈條磨損嚴重的要及時更換,發(fā)現(xiàn)焊接處有開裂或松動的要及時修復。
(3)僅管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分格輪斗子內的粘掛問題,但由于其間隙不可能太小、物料不可能實時充滿,漏風問題依然存在;還有增加了上述斷鏈風險。
2,C廠放棄分格輪鎖風的嘗試
鑒于分格輪鎖風喂料的先天不足、實際使用中的一系列問題、而且屢改屢敗,該廠決心放棄分格輪,開拓另一種鎖風喂料設備。
根據(jù)以往在水泥、煤粉輸送泵上的經(jīng)驗,嘗試采用變距螺旋輸送機鎖風喂料。通過逐漸縮短螺距的方式將物料壓實充滿機體、靠料封獲取鎖風效果。
采用變距螺旋輸送機鎖風喂料,比現(xiàn)用分格輪設備簡單、維護方便、投資也少,理論上可實現(xiàn)料封鎖風,應該是簡單可靠的。但由于所供物料與水泥、煤粉不同,具有粒度大、水分大、粘性大,而且變化波動大的特點,在實際應用中的表現(xiàn)并不理想。采用變距螺旋輸送機,主要存在如下問題:
(1)由于石灰石、砂巖粒度大、硬度大,對設備磨損較大;
(2)同樣由于粒度大、硬度大,填充不滿鎖風不好、填充過滿容易卡停;
(3)由于物料粘性大,特別當水分較大時,容易將物料擠死,增大運行阻力,最終將螺旋輸送機憋停。
3,D廠5000t/d線的技術改造
多年的生料磨配料系統(tǒng)防粘堵的經(jīng)驗已經(jīng)告訴我們,應對粘濕物料的最佳卸料輸送設備不是分格輪、也不是螺旋輸送機,而是板式喂料機。板式喂料機,不但可以加大進料口尺寸減少物料結拱,而且具有在料封狀態(tài)下強制卸料的功能。事實上,在來料皮帶與生料立磨之間,設置一個足夠緩沖來料波動的料封倉,和一臺全密閉板喂機。料封倉內設置一個料位計,通過板喂機調速始終保持倉內有一定的鎖風物料存在,就能起到很好的鎖風作用,同時具有防粘堵功能。
D廠5000t/d線就采用了這種改造,將分格輪鎖風改為了板喂機鎖風,并取得了很好的鎖風效果。
改造后:生料粉磨系統(tǒng)的循環(huán)風機(10000V高壓電機)電流由215A下降到135A,生料粉磨電耗降低了2.768kWh/t生料。該立磨采用分格輪鎖風時的操作畫面如圖08-16所示,畫面顯示其喂料量為440t/h,主機電流202.6A、壓差9.39KPa,循環(huán)風機電流214.7A、頻率48HZ、入口壓力-11.0KPa;改用板喂機鎖風后的操作畫面如圖08-17所示,畫面顯示其喂料量為477t/h,主機電流180.6A、壓差7.18KPa,循環(huán)風機電流135.5A、頻率41.5HZ、入口壓力-8.8KPa。
4,E廠5000t/d線的技術改造
E廠有兩條日產5000噸熟料生產線,原料粉磨系統(tǒng)均采用史密斯的ATOX52.5立磨,給料系統(tǒng)使用史密斯配套的原裝¢2000分格輪鎖風閥。由于該廠采用黃河淤沙配料,不但水份大而且含泥多,使喂料分格輪經(jīng)常堵料、跳停、卡死,嚴重影響了立磨系統(tǒng)的正常生產。
具體改造,在原有分格輪的四層平臺以上,將原有立磨排渣倉改造為計量料封倉;在三層平臺上布置控流棒條閥、全密封板式給料機。由圖08-18、圖08-19可見,與原有分格輪相比,
系統(tǒng)龐雜了許多、占用空間增加了不少、平面接口錯位較大。在不能改變原有土建結構的基礎上改造,整個工藝布置和裝備尺寸受到了很大限制,只能進行針對性設計,不可避免的要犧牲一些合理性。應該說,改造確實取得了良好的鎖風效果、運行的可靠性也大幅度提高,但不足的是由于空間狹小給管理和維護帶來諸多不便。實踐表明,“料封倉+全密閉板喂機”方案是瑕不掩瑜,改造是成功的。